12月9日,《光明日报》客户端报道我校承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有关情况。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举行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端论坛”日前在沈阳召开。九州官方网站-九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论坛对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尤其是分配方式具有重要推动意义,对于新时代的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具有推动意义。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蒋笃君教授指出,此次论坛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平台。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士清介绍了该院开发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系统、思政课在线考试系统和思政课教学平台,以及几十所高校建设的校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先春作了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报告。就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重大意义,刘先春认为:一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二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三是统筹“四个伟大”,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坚持和完善制度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对国际国内风险和挑战的需要。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作题为《习近平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报告。田鹏颖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制定唯物史观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三个基本维度及其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理论贡献,阐释了唯物史观之马克思探索中的发现和恩格斯反思中的发展,从而论证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一种解释世界的基本原则永远在征途中,并以此为方法论前提,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社会基本矛盾交互作用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及其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明理论研究所所长邱吉教授作了题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基本维度》的报告。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成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健作了《如何理解和讲授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报告。张健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讲起,指出爱国主义“四爱”的基本内涵和爱国主义本质的四个依据,并强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武安指出,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应是围绕特定的疑难问题而展开的有深度的探究性教学活动。专题教学在主题凝练上应有探究性和挑战性,在理论阐释中应追求彻底性和科学性,在案例资料的选取上应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在教学过程上应确保互动性和参与性,在价值导向方面要有原则性和政治性。他认为好的专题教学要坚持“六位一体”的设计思路,即以疑难问题为中心,以讨论对话为基础,以鲜明观点为统领,以丰富内容为支撑,以深刻解读为关键,以手册制度为保证。
据悉,本次论坛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九州官方网站-九州(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世纪教育研究院承办。